玻璃:停不下來的生產線 嚴重失衡的產業鏈
11月下旬,上海寶山區一家玻璃深加工企業。雨中的玻璃企業廠區顯得格外安靜。一塊空地上露天堆放著玻璃成品或半成品——不知被哪家企業訂購了,或者只是倉庫擺放不下,暫存于此。廠內生產車間內卻是另一番景象,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人小心翼翼地伺候著這些“易碎品”,切割、磨邊、打孔、鋼化……似乎永無休止。
玻璃,晶瑩剔透,漂亮實用。而“利潤壓縮”、“產能過剩”、“需求不振”成為記者在采訪中聽到最多的詞句。如今的玻璃行業,已隨天氣一起,進入寒冬。⊙記者 黃穎 ○編輯 毛明江
利潤下滑 庫存高企成本不斷漲
記者走訪的上海皓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是上海一家未上市的民營玻璃加工企業,以建筑類玻璃為主。據介紹,該企業每年產值約3億元,規模較大,在上海玻璃深加工企業中名列前茅。
該公司市場總監宋建平向記者表示,“公司每年平均需要從上游玻璃生產企業買入近千萬平方米的玻璃原片,每天平均消耗2至3萬平方米的玻璃原片。”
深加工廠在玻璃產業鏈上屬于中游企業,上游有玻璃生產企業,下游有幕墻、建筑、家電等企業。從上游來看,皓晶玻璃一般從南玻集團和耀皮玻璃等大型玻璃生產商進貨;下游來看,幕墻公司為其主要合作伙伴。
“目前企業的利潤有所壓縮,因為玻璃現貨價格稍微漲了些。實際上,加工廠的利潤逐年遞減,主要是因為經濟大環境不好。”宋建平表示。
此外,加工成本也在不斷上升。玻璃原片、鋁條和膠等原材料成本忽高忽低;用工成本也是只漲不跌,10年前人均不到1000元,如今高達3000-4000元;用電、燃料等費用也在上漲。
據介紹,目前皓晶玻璃的訂單還算正常,與去年相比差不多,但“與世博會之前比,差遠了”。
玻璃行業最近的盈利高點在2005年、2006年,2010年由于世博會的關系,產值較高,但是效益也一般。
“目前,上、中、下游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宋建平表示。
與加工企業一樣,上游玻璃生產企業的情況亦不樂觀。記者在走訪江蘇一家中型玻璃生產企業時,該企業負責人表示,“訂單情況依然不行,消費跟不上,導致庫存高企。”
該企業有四條生產線:一條普通平板玻璃、一條超白玻璃線和兩條彩色玻璃線。廠房購入了臺資機器,生產裝置較為先進。應該說,在業內的競爭力較高。但記者發現,該企業的庫存較高,倉庫里已經存滿了玻璃,剩下的一部分,只能選擇露天堆放。
玻璃全行業經營困難已是不爭的事實。
國泰君安研究報告稱,今年上半年,浮法玻璃全行業出現較為困難的經營環境,面對玻璃現貨價格走低以及重油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背景,玻璃行業一季度凈利率為-4.9%,二季度平板玻璃行業毛利率恢復到11.6%,單季度凈利率恢復至1.5%,但上半年平板玻璃行業仍累計虧損達到5億。
“對于生產企業而言,成本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原料和燃料占到玻璃生產總成本的80%。但是近年來,天然氣、純堿等原、燃料價格大幅上漲,增加了生產企業的經營壓力,利潤自然被侵蝕了。”江蘇某玻璃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純堿、重油的價格在2011年大幅上漲,2011年純堿的價格比2010年平均上漲了25%以上,重油的價格更是同比上漲了40%以上。目前重油的價格仍處于高位。而浮法玻璃生產線中的燃料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從上世紀90年代的15%上升到本世紀初的25%,目前已達40%~50%,很多企業不堪重負。
產能過剩 生產線增加需求減小
巨大的熔爐發出刺眼的光芒,一塊塊新出爐的玻璃在機床上冷卻,再送至切割區由機器進行切割……這是記者在走訪生產企業時看到的一幕。
“原料先混合,進入窯爐,加熱到1500度后熔化,通過流道再到拉成,進入錫槽成型,然后冷卻退火,冷卻后切割。”生產廠家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玻璃的生產流程。
盡管玻璃行業整體低迷,但是玻璃生產線卻依然在點火投產。11月中旬,全國最大的節能玻璃生產線在江西樟樹市點火投產;9月初,江蘇港玻集團Low-E玻璃生產線順利投產;8月底,南疆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產線正式點火投產……截至今年8月,國內已有13條新的規模玻璃生產線投產。
在行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一條條生產線卻仍在開工,無疑將進一步激化原本存在的供需矛盾。
近年來,我國玻璃工業發展迅速,質量明顯提高,品種顯著增加,平板玻璃產量快速增長。在1995-2009年的15年間,新增產能5.59億重箱;2001-2009年平均增長率為12.7%。2011年末,全國共有265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平板玻璃總量73788萬重量箱,折合5mm平板玻璃3689萬噸,已連續23年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總量超過50%。目前,大約新建有30條生產線,將來還會點火生產,為玻璃市場帶來較大供應壓力。
江蘇某玻璃生產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行業整體處于微利狀態,而玻璃行業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產能過剩。”由于國家大力扶持大型企業,地方政府為了拉動GDP,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更是令玻璃企業加速擴張。
“令人擔憂的是,玻璃的潛在產能(暫時停車的)也巨大,如果將來玻璃行情好一些,這些產能也會釋放出來,供應壓力依舊很大。”該負責人表示。
既然如此,玻璃企業為何仍要開車?生產線不能停止嗎?
“這也是迫不得已的。”光大期貨鐘美燕向記者表示,“一條玻璃生產線一旦停產,復產的成本較高。也就是說,即便在企業面臨小幅虧損的情況下,也要保持生產。因為停產的損失可能更大,玻璃的供給具有剛性特征。”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行業分析人士也表示,“生產線建成之后資金已經投入了,只要還能收回一些現金流,就會有投產的沖動。而且產能建設周期長,一般一年多建成。現在投產的都是去年開建的,而決定開建又是更早的事情。”
據了解,玻璃行業是一個周期性行業,其下游跟汽車、房地產及家電行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導致了我國玻璃生產企業面臨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生產剛性與需求周期性的矛盾。
實際上,針對產能過剩的現狀,近年來國家一直出臺政策,嚴格限制平板玻璃行業的產能擴張,淘汰落后產能。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平板玻璃行業準入條件》已經從2007年開始實施。今年4月,國務院和工信部下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和《關于下達2012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后產能目標任務的通知》,使得大批生產技術落后的平板玻璃生產線遭淘汰,共淘汰產能4645萬重量箱。
不過,國家政策在短期內依然難以扭轉國內玻璃市場供過于求的現狀。以浮法玻璃為例,單一月度庫存在2011年開始突破3000萬重量箱,并且迅速攀升。2012年一季度,產量開始有所減少,但難敵銷量大幅萎縮,玻璃月度庫存創下歷史峰值,突破4500萬重量箱。
需求不振 從旺季不旺轉向寒冬
玻璃行業是一個周期性明顯的行業,由于供應相對剛性,短期價格變化主要看下游需求的臉色。
據江蘇一家玻璃生產企業負責人介紹,庫存是影響玻璃價格調整的關鍵因素,當庫存量大時,企業自主調低價格。該企業正常庫存不超過兩周,一般情況下,產出的玻璃在一周內要完全銷售出庫,最好實現零庫存,其最大發貨能力為1天能發出3天的生產量。因此,玻璃價格基本上是由需求拉動。
據河北沙玻集團董事長張生運介紹,近20年玻璃價格走勢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從短期看,一年之內玻璃價格波動具有季節性的特點,春節前后價格較低,過了正月十五價格開始上漲,4-9月份價格處于平穩期,10-12月份價格漸趨走低。從長期看,玻璃價格走勢以5-6年為一個周期,一般是“兩年漲——兩年平—兩年跌”。如,2007-2008年玻璃行情低迷、2009-2010年玻璃價格暴漲。目前,正處于行情低迷的周期。
這個冬天有點冷。走過“金秋銀十”的傳統需求旺季,玻璃行業從“旺季不旺”,轉而走向寒冬臘月。
“在價格上漲過程中,生產、銷售企業都賺錢,可以很快轉移到終端需求市場上去,價格的傳導機制較好。但玻璃價格一旦下跌,整個產業鏈都會受到影響。”河北某玻璃企業內部人士表示。
由于平板玻璃70%以上用于建筑,玻璃與建筑業的關聯度高,玻璃的市場需求與房地產發展態勢緊密相連。玻璃價格走勢與房地產投資增速呈現正相關。
上海中期分析師見驚雷稱,玻璃的下游主要用在房地產、汽車和光伏產業。其中,占絕對地位的是房地產,而近年來房地產調控,影響了玻璃需求,造成玻璃價格低迷。
“玻璃的行業周期基本跟隨房地產,因為下游主要是用于建筑玻璃。玻璃的大旺季一般在9-10月,即,傳統的‘金九銀十’。小旺季在4-5月,主要是受新項目開工帶動。從現在開始,到年前都是逐步轉淡的,因為工人要過春節,項目逐步收尾。明年開春好不好,還很難講。”海通期貨林菁告訴記者。
進入11月以來,玻璃行業處于消費淡季,市場信心明顯不足,價格可能繼續承壓。北方地區連續降雪,對玻璃需求影響比較明顯。河北沙河地區前期價格快速下調也給市場造成壓力。目前,華東、華北、華中和東北地區的生產商紛紛降價促銷。東北地區生產企業近日召開聯合體會議,生產商基本不看好后市,認為玻璃價格難以企穩。
產業調整 向精加工深加工發展
值得一提的,記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國內上游生產企業已將觸角伸向深加工企業,與加工企業“搶飯碗”。
國內上游玻璃生產企業的操作模式與國外不同。比如,法國的玻璃原片生產企業——圣戈班(全球第二),他們的經營模式跟國內不一樣。國內的大型加工企業通常上、下游一起覆蓋。而國外的企業傾向于分工合作,在全球各地尋求合格的深加工企業,給予技術和品牌等相關支持。
南玻集團這種龍頭生產企業已經將觸手伸向了中游深加工企業,精細玻璃和工程玻璃是其主推品種。券商研報顯示,由于南玻在精細玻璃具有較強的技術儲備與投資謹慎策略,銷售客戶群體不存在單一風險,下游產品又包括了多種電子產品,因此,上半年實現23%凈利率。工程玻璃方面,建筑節能方向發展已成大趨勢,該公司離線low-e 在高端公共建筑市場占有率第一,同時鍍膜大板產品逐步推廣至民用市場。上半年該公司雙銀low-e 銷量同增50%,三銀產品打開市場,目前深加工訂單充裕,雖單價有所下降,但毛利率穩定。
另外,旗濱集團也涉足生產鋼化玻璃和中空玻璃。截至2012年中期,旗濱集團玻璃原片占主營收入的97.54%,玻璃加工占1.29%。
“在目前玻璃行業低迷的狀態下,很多有實力的企業向玻璃精加工、深加工方向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提高了一定的競爭力。同時,也將加快行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見驚雷表示。
隨著上游龍頭企業的涉入,一些小型加工企業的壓力更大。一方面,市場行情不好,經營陷入困境。另一方面,還要與實力強大的企業競爭。“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小企業只有死路一條。”業內人士稱。
不過,精深加工需要強大的技術基礎,而國內目前的科技實力跟玻璃加工發達國家仍有較大的差距,非短時間可以改變。
因而,玻璃產業結構調整還是一條漫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