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生存狀態悄然巨變
近日,中歐雙方第二輪關于光伏問題的價格承諾談判已從23日起展開,談判結果很可能在7月初產生,種種跡象表明通過磋商避免貿易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中國企業最終很可能在價格和出口數量方面實現雙重承諾,這種承諾使得中國光伏產品受罰程度介于11.8%和47.6%之間,雙方都有臺階可下。
不管是“價格承諾”,還是懲罰性關稅,對歐洲來講都已經達成了目的;對中國來講,歐洲市場都已面向大部分光伏企業關閉,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談判本身就是一場顧及各方顏面的游戲而已,意義不大。
“雙反”將徹底改變中國光伏行業的命運,而且從長期看,其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正面作用,使得行業“洗牌”打破攻堅階段。
一線企業,必將受益“雙反”
若中歐雙方達成“價格承諾”協議,其實一線光伏企業已經沒有必要產能外遷,規避“雙反”稅率所節省的資金必將被海外企業高昂的生產成本吃掉。沒有產能外遷,一線企業仍能牢牢握住歐洲市場,因為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少了。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一線組件企業在歐洲的競爭力會有所下降。中國一線企業并無絕對的技術優勢,獲取市場份額靠的還是廉價的成本和相對溫和的“價格戰”。價格承諾設置最低出口價格,向德、美、韓同類企業看齊,實際上削弱了中企的競爭力,一線企業出口規模受到抑制。不過,反過來看,這實際也是一種利好,企業售價提高,由要規模轉向要效益,利潤率和盈利能力或許有所提升。
一線企業需調整在歐洲的發展方向,把歐洲市場看做第二個日本市場,價格肯定是優勢,但技術和服務更重要。“價格承諾”實行后,中企與外國電池組件企業比拼的是技術和品牌,這反而有利于中國和全球光伏行業的良性發展。
2013年,預計歐洲市場裝機量大幅下滑,通過“價格承諾”留給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估計不會超過8GW,主要留給了中國龍頭企業。相較于二三線企業,這些企業品牌優勢突出,具備議價能力,技術先進,“雙反”留給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小了,并不代表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也會減少。
二線企業,國字頭和少量集團化企業幸存
二線企業能活到今天,很大的原因在于有很多企業是國字號企業,還有一部分企業依托集團化的優勢,通過其他業務獲得的利潤彌補光伏短板,這部分企業很難被擠出市場。同時,二線企業的存活法則為以“建設電站、自產自用”為主,雖然組件銷售處于弱勢,但建站能力較強,不會隨意拋棄組件生產這一環節。很多二線企業,光伏業務僅占據其中的一個分支,而且他們對國內光伏市場又抱有極大幻想,僅靠單純的競爭不足以擠垮他們。
對于國字頭的光伏企業來講問題更大。這些企業延續了上述集團化企業的做法,以靠電站為主,而且他們的優勢更巨大。很多國字號企業把電站當成了援助的方式,打著國家援助的旗號,直接用政府撥款的手段把電站建到海外,這些企業的存活渠道更廣。一線組件企業的出現充分體現了民營企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國字頭企業的公關能力和暗箱操作的手法又是其特有的優勢。所以,這些企業實力不強,生命力卻強。
當然,部分業務單一的民營二線企業不能幸免于難,他們在光伏產品方面無法與一線企業抗衡,也無法獲得有效的資金補給,這些企業會和三線企業一樣在下半年徹底退出光伏市場。
三線企業,徹底被擠出市場
三線企業主要以投機為主,沒有“雙反”,這些企業原有的生存空間也早已不大。歐盟“雙反”徹底擠壓了這些企業的生存空間,他們的退出是必然的,行業應為之慶幸。而且,中國光伏組件在歐洲傾銷,罪魁禍首就是這些企業。三線企業產品質量低,生產技術和用料也存在極大問題,所以有資本不計后果的傾銷光伏組件,歐洲市場門檻提高以后,這些企業退出是必然的。
“雙反”從長遠看一定會對行業產生極大的利好,大破才能有大立,“雙反”淘汰的產能都是落后產能,他們本就應該退出市場,歐盟此次反而成人之美。歐洲各國政策下調趨勢非常明顯,所以他們離不開廉價的中國光伏產品,只是需求量減少而已,將有限的需求留給了少數優勢企業。
光伏企業的生存狀態會在下半年悄然發生改變,強者更強的格局明顯,行業反而會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