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在研究編制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規劃
近日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主持召開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2015年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點、《河北省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這里所說的《行動方案》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大氣污染治理的‘加強版行動方案’,目前還在研究編制當中,快的話3月有望完成。”河北省環保廳的一位官員對記者介紹。
根據張慶偉在河北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河北的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平均濃度分別下降12%、13.2%、25.7%、16.7%、5.9%和13.7%,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盡管如此,河北治霾的壓力依然很大。根據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近日發布的2014年全國190座城市PM2.5年均濃度值的年度排名,在PM2.5年均濃度最高的十座城市中,有七座位于河北省。
這七座城市分別是邢臺、保定、石家莊、邯鄲、衡水、廊坊和唐山,其PM2.5年均濃度值分別為131.4微克/立方米、127.2微克/立方米、122.6微克/立方米、114.2微克/立方米、107.6微克/立方米、99.3微克/立方米和98.4微克/立方米。
河北煤炭消費首次實現負增長
根據河北省環保廳在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匯報的環保材料,河北將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作為霧霾的治本之策,2014年突出治本攻堅,加快結構優化調整。
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河北全省壓減煉鐵產能1500萬噸、煉鋼產能1500萬噸、水泥產能3918萬噸、平板玻璃產能2533萬重量箱,建成潔凈型煤生產配送中心45家,形成623萬噸型煤生產能力,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高硫高灰散煤,全年煤炭消費總量減少1500萬噸,首次實現負增長。
河北環保廳指出,經測算,2014年河北省化解過剩產能、治理大氣污染影響全年經濟增長約1.75個百分點,影響工業增速約3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結構調整對河北的GDP增長影響較大。統計資料顯示,2014年河北省GDP增速在6.5%左右,說明2014預定的8%的年度增速目標未能實現。
同時,河北省環保廳突出協同控制,強化重點行業治理。加強工業污染治理,組織開展了鋼鐵、水泥、電力、玻璃四大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計劃,完成脫硫、脫硝和除塵改造工程577個,確定123家重污染企業的搬遷升級、退城入園,已啟動36家。
在揚塵污染控制上,河北設區市建筑工地監控系統、渣土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分別達到97%和86%,綜合整治散煤場2262家、工業企業料堆492個、關閉露天礦山414個、停產整治478個,列支3億元資金專門用于秸稈資源化利用。
在機動車污染防治上,河北采取財政補貼、嚴格管理等措施,全年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6.7萬輛,淘汰三輪車、低速載貨汽車11.46萬輛。加油站、儲油庫和油罐車油氣全部完成回收治理,全面供應國四標準汽油。
值得關注的是,河北省在全國率先組建了省、市、縣三級共計600余人的環保警察隊伍,省環保廳、公安廳兩次聯合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和“零點”行動,查處違法企業3197家,偵破污染環境類刑事案件194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726人。
根據河北省環保廳的介紹,2014年河北省11個設區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152天,同比增加23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數平均66天,同比減少14天。其中,石家莊優良天數同比增加54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46天,一級天數從0增加到9天。
2015年PM2.5年均濃度下降4%以上
目前,河北省已經確定了今年大氣治理目標,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1%、5.1%,PM2.5濃度下降4%以上。力爭11個設區城市和兩個省直管縣(市)環境空氣質量較上年有較大改善,PM2.5年均濃度較上年下降4.5%。
根據河北2015年預算安排,2015年省級安排47.6億元著力用于生態治理,重點支持大氣污染防治、治理地下水超采、節能環保、環境治理和林業綠化。其中,安排大氣污染防治8億元,保障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
為了實現治霾的年度目標,河北省政府提出,2015年要扎實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全年化解粗鋼產能500萬噸、水泥600萬噸、平板玻璃300萬重量箱,壓減煤炭消費500萬噸。為此,河北省將安排調結構穩增長資金204.6億元,繼續大力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今年河北省將安排支持重點產業發展資金46.9億元,其中包括工業轉型升級資金12億元。
目前,河北省正在研究制定《河北省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行動方案》。實際上,此前河北已經制定并發布了《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河北落實“大氣十條”的實施細則。
問題來了,河北既然有了實施細則,可以統領到2017年。為什么還要另外再編制《行動方案》?
“這主要源于此前一份名為《基于‘大氣十條’的京津冀地區細顆粒物污染防治政策效果評估》(以下簡稱《效果評估》)報告,該報告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領導完成。該報告認為即使全面落實現有的減排政策,到2017年,河北省的部分地區依然存在PM2.5濃度不能降低25%以上的風險,也即不能達到國家的要求。”河北省環保廳的前述官員對記者介紹,領導對此很重視,因此啟動了《行動方案》的編制。
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專家對記者分析,實際上實施細則里面的治霾措施已經夠嚴格了,最終能夠落實多少,還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那么是否真的有必要在既有的政策基礎上再加壓加碼,增加更為嚴格的政策措施?“我認為,當務之急是確保落實已有的政策措施。”
根據河北環保廳的估算,河北實施“6643”工程,計劃到2017年壓減6000萬噸鋼鐵、6000萬噸水泥、4000萬噸原煤、3000萬重量箱平板玻璃。初步測算,僅完成6000萬噸鋼鐵產能壓減任務,將造成2580億損失、影響557億元稅收收入,有60萬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需要安置,每年需要支出社會保障金130億元。
對此,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對記者指出,霾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無論是河北還是其他地區的治霾都需要科學規劃,著眼長遠,無法一味求快。“假設《評估報告》的結論能夠成立,那么我們需要做的并非馬上就要加碼加壓,而是要反思我們之前確定的治霾目標是否科學?為何會不科學?反思之后,再采取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