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玻璃市場加速進入“中國時間”
國家發改委在幾近毫無征兆前提下,正式頒布了業內期待已久的《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一時間,在光伏圈子里面引起了一定反響,歡呼者有之,質疑聲也存。但無論如何,國內光伏已經邁出了最具關鍵的一步。
文件公布后,光伏行業局部反應已陸續出現。在電池片環節,臺灣電池廠已將8月份銷售價提高了3%-5%,由先前的每瓦0.8美元調漲至0.83美元。其他環節,也呈現出一個躍躍欲試的形態。國內進入應用市場快速啟動的實施階段,繼“歐洲時間”后,光伏已進入到“中國時間”。
靜心思考,這個政策的出臺盡管突然,但實為水到渠成。在國內電池和組件產能均達30GW的嚴峻形勢下,國內安裝量卻幾近為零。加之今年二季度以來,歐洲等主要光伏市場補貼政策的搖擺不定,重創了光伏企業發貨及回款,在此大背景下,指望行業自救已幾無可能,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給國內光伏企業注入一針“強心劑”,國家將瀕臨危機邊緣的中國光伏企業拉到健康發展軌道上來,充分體現了一個光伏大國的擔當和責任。
盡管國家出臺了一個折中的“救市”政策,今年暫按1.15元/W價格給予補貼,據消息人士透露,年底國家發改委會視《政策》運行情況適時給予調整補貼價格。目前來看,中國光伏市場啟動的起跑槍已響,接下來看的,就是光伏企業誰的力量足、跑得快、走得久了。
正如筆者近期與同行朋友聊天時所言,光伏產業正在經歷著深層次的變革,無論是生產工藝、轉換效率和商業模式都在進行著新一輪的創新和變化。隨著國內市場的啟動,“光伏中國制造”將變為“光伏中國應用”,無論是依賴進口的硅材料、切割鋼絲、銀漿、背板還是占據主導地位的鋁漿、鋼化玻璃、接線盒,都將成為中國人的天下,進而形成一個新興產業,主導一種新興能源,帶動中國經濟實現結構調整、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