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優秀的中國玻璃藝術
與發展了半個多世紀的歐美現代玻璃藝術相比,中國玻璃藝術,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收藏愛好者還遠未形成規模。在熟悉玻璃藝術真實狀態的人看來,中國玻璃藝術正在經歷中國當代藝術走過的道路——最優秀的中國玻璃藝術不僅被低估,而且也正在被西方買家低價買走。
清華美院玻璃藝術工作室的關東海教授,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意義的玻璃藝術家,也是中國玻璃藝術教育體系的重要創立者之一。那么,在他眼中,中國玻璃藝術的現狀該如何解讀呢?
《收藏·趨勢》:在藝術家的眼中,玻璃到底是怎樣一種材質?
關東海:在大多數人看來,玻璃應該是透明的,易碎的……但是,我理解的玻璃,是它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它可以透明,可以不透明,可以拉伸,可以吹制,可以變化出成百上千的樣式來,還能創造各種各樣的顏色,這是其他材質所不能做到的,沒有其他材料能像玻璃這樣神奇。假如你用各種材料做成一個球,其中用玻璃做成的那一個,一定是最吸引人眼光的,因為人們對玻璃球一眼看不透,反射、折射的光線使它神秘極了。
《收藏·趨勢》:玻璃藝術品如何審美?
關東海:從共性看,玻璃藝術品遵循大的藝術審美原則,具有審美、思想的玻璃藝術品是最好的藝術品。從個性看,你一定要尊重玻璃,兩種不同性質的玻璃是不融合的,它有自己的個性,對于我們藝術創作者來說,只有尊重了它的個性,才能有更好的創造。
《收藏·趨勢》:如何理解玻璃藝術的技術?
關東海:玻璃雕塑每一件都不同,而且玻璃制作的技術發展也特別快。中國的玻璃制作技術是一流的,它的優勢在于鑄造,西方的玻璃技術優勢在于吹制。可以說,我們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在不斷燒制、創新過程中產生的,已經過了十年的經驗積累,創造出很多獨特的方法。這些方法就像發明一樣——我們很像科學家,不停地做實驗,調和出各種不同的顏色,處理出不同的金屬效果。當然,一件作品僅僅只有技術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創作的思想、風格和特色。我們的創作理念是要讓作品具有中國特色。
《收藏·趨勢》:那如何體現中國特色呢?
關東海:我認為中國傳統有很多,有唐朝的傳統,有宋朝的傳統……傳統中
有很多好東西,這給了中國玻璃藝術家一個很好的土壤,但是傳統怎么用呢?如果把古代青銅器用玻璃來復制一個,那不是傳統。學習傳統不是對傳統器物形式上的模仿,而是把傳統的精髓、精神的內核提煉出來,在作品中有所表現,這才能夠形成真正的中國特色。
《收藏·趨勢》:您曾在美國作高級訪問學者半年時間,您認為美國的玻璃藝術總體風格是什么?
關東海:他們的玻璃藝術總體而言,比較豐富,藝術表現也很自由、開放,沒有任何拘束,因為美國沒有本土文化,多是外來文化。如果說中國文化如同一棵大樹,根深葉茂,一脈相承的話,那美國文化就是很多棵樹組成的森林,其中有歐洲的、拉美的、非洲的等各種文化。
《收藏·趨勢》:美國的玻璃藝術家是什么狀況?
關東海:美國是現代玻璃藝術的發起國,他們大概擁有2000位職業玻璃藝術家。而支撐這些職業藝術家的,是美國的一批玻璃收藏家。這批玻璃收藏家,不管是生活中的日用玻璃,還是藝術玻璃,他們都喜歡,這是一個大的收藏群。一旦藝術家有了作品,這些收藏家就會選擇購買。當然,職業藝術家之間存在極大的競爭,他們要各顯神通,要表現區域面貌,也要有個性。在美國這個商業運營機制內,必須要體現出個性,要不就無法生存。抄襲和模仿的作品幾乎沒有,但是,中國的玻璃藝術品存在一些模仿和抄襲的現象。
《收藏·趨勢》:目前,中國玻璃藝術品誰來收藏?
關東海:我們的作品,國內藏家幾乎沒有收藏,多數是由國外收藏家買走。這就像早期的當代藝術,都是在國外賣得很好。上世紀80年代的好作品,幾乎都被外國收藏家買去了。等到國內藏家想買的時候,價格已經很高了,作品也是新的了。玻璃藝術品的狀況也是如此,它目前的價格與國外玻璃藝術品價格相比還很低。國外收藏家眼光很長遠,他們知道,玻璃藝術品是很搶手的東西,而國內藏家還沒有注意到它的價值。
《收藏·趨勢》:國內外在藝術品領域再次出現了一個時間差?
關東海:美國是一個系統,玻璃藝術家多,好生存,喜歡玻璃的人也多。比如在50年代末,正是波普藝術風行的時期,他們要打造一種文化,在政府、慈善機構、愛好者等的共同推動下,玻璃事業就做起來了,然后又通過很多渠道進行宣傳,加之雜志、博物館等官方機構也參與推動,所以職業的玻璃藝術家出現了,大批藏家也就出現了。
《收藏·趨勢》:中國的玻璃藝術創作群體有多少?
關東海:中國能稱得上玻璃藝術家,并形成獨特風格的屈指可數,只有十幾位吧。在日本,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職業玻璃藝術家大約有300多人,韓國大約有幾十個人,英國大約在百人之內。
《收藏·趨勢》:玻璃這個國內新興藝術的發展受哪些條件制約?
關東海:存在兩大瓶頸。
一是資金的缺乏。一個成功的玻璃藝術家需要經過長時間摸索和創造,才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這需要至少十年時間。在沒有任何回報的情況下,堅持下去,很難。做玻璃需要設備,制作周期很長,至少需要半個月,如果做出的作品一時賣不出去,就會很艱難。對中國這些玻璃專業畢業的學生而言,想擁有自己的玻璃工作室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二是玻璃藝術品的展覽少。展覽少,人們認識玻璃藝術品的機會就少,對于玻璃藝術品的價值不能正確地估計,也不能了解到當下的玻璃藝術家。
《收藏·趨勢》:如何解決這些瓶頸問題呢?
關東海: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學校會扶持這個專業的學生,讓這一專業的發展看起來更加系統,更具有實踐性。我們2000年建立玻璃工作室,吹制工作室今年也要建起來,設備越來越齊備。從藝術家自身來講,我建議可以學習國外的先進做法。在美國,很多藝術家在學校教學,絕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可以獨立創作。也有一部分藝術家有其他職業,穩定的生活來源可以支持他的這一愛好,通過合租工作室來進行創作。現在國內有些企業家開始關注玻璃藝術品,他們會建好廠房,低價租給玻璃藝術家,讓他們進行創作。
目前我國官方還沒有針對玻璃藝術品事業方面的支持,而英國政府幾十年前就給藝術家提供了一座大樓,象征性地收取一點租金,一年只有48英鎊,可以供他們進行創作,條件很好,能夠滿足他們的創作需求。美國也有,藝術家將作品放在展臺上,收藏家或者游客喜歡了,可以買走,這樣來支持藝術家。
中國政府如果在每個城市設立這樣一個藝術點,那就是對中國玻璃藝術的一種支持了,當然這是一種理想。
《收藏·趨勢》:你如何看待這個行業的未來?
關東海:我認為玻璃藝術行業將會成為藝術領域中的重要一員,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中國是玻璃制品第一大國,許多國外的玻璃制品品牌,其實是我們中國人設計、制作的,貼了國外的品牌,再高價賣給中國人。這樣繞一圈,我們以高代價買回自己的藝術品,應該改變這種現狀了。我們應該能夠創建自己更多的玻璃藝術品牌。
第二,我們有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積淀,具有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文化優勢,利用這些文化優勢,我們完全有能力打造中國獨有的玻璃藝術產業。
第三,中國的富人越來越多,對于奢侈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玻璃藝術品漸漸跨至奢侈品行業,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收藏,這個行業的未來還是讓人充滿期待。